很多家長父母都會有些懲罰來對待犯錯的孩子,有些孩子會記住這些下次就不會犯了,前提是懲罰是有效果的,輕重都很適宜,但是誰能保證每次懲罰都能改變孩子呢?
我們討論的問題具有雙重性:一、懲罰的主要目的就是預(yù)防;二、孩子對他要做錯事的興趣往往要超過他對懲罰的恐懼。
倘若懲罰的作用能對人加以改造,能剔除我們思想中的所有邪念,那么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因為所有的犯罪,都難以逃脫它們應(yīng)受的懲罰。事實是,并非懲罰沒必要或者不起作用,而是執(zhí)行不到位,也就達不到我們所要的目的了。我們的目的不是等待錯誤,而是去彌補由錯誤揭示的人格缺陷。
吉米說了謊,所以我們懲罰了他,這樣我們就可以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現(xiàn)在仍沒有有效的處罰辦法,能確保他將來不撒謊,而我們的最終目的也只能這樣了。這種觀點非常片面。我們應(yīng)該尋找更深層次的東西,即我們所說的人格缺陷,到底是什么樣的錯誤思維習(xí)慣導(dǎo)致吉米說謊。
我們必須運用唯一可行的有效方法,也就是通過幫助吉米建立一套與現(xiàn)實思維習(xí)慣完全相反的正確思維習(xí)慣,讓他成為一個誠實的人。一位婦女說:“從那時起,我再也沒有說過謊。”她小時候有一次撒了謊,父親只需要和她單獨地進行一次談話,就能幫助她戒除說謊的毛病,而且一種全新的思維習(xí)慣會因此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