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小兒疳積就是小兒營養(yǎng)不良癥,俗稱“積”或“痞積”,是小兒較多見的一種慢性病。多因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低弱,如乳食過飽、斷奶過早、過食生冷、油膩和甜食,以致食滯中焦,或者久病失調(diào)、腸寄生蟲等所致。《醫(yī)宗金鑒》中日:“大人為勞小兒疳,乳食傷脾是病源,甘肥失節(jié)生積熱,氣血津液被熬煎”。
[主癥]初期常見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繼而可見煩急好哭、尿黃便干、夜眠不實、手足心熱、口渴喜飲,兩頰發(fā)紅;如積滯日久不愈,長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滯熱耗傷津液,則出現(xiàn)面色蒼黃,體肌消瘦,頭發(fā)稀疏,枯黃成縷,腹大臍突,按之堅硬等癥。
[治法]祖國醫(yī)學(xué)捏脊療法對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有一定促進作用,故稱“小兒捏脊療法”,亦稱“捏積”。其手法簡單,療效甚佳,對兒童保健和治療,可起到積極作用。
具體操作:患兒背部裸露取俯臥位,或者大人將小兒抱在懷里,俯在大腿上,術(shù)者用溫水洗凈手指,在小兒背部施捏脊法(圖120)(參見圖57、58)即按摩常用手法二十六捏脊法,著重按揉脾俞、胃俞,后在兩腎俞穴處按揉約1分鐘。
每日清晨起床前做一次,連捏一周為一療程,停3-5天后再做第二療程,可做1-3療程,亦可長期施術(shù)。開始做時手法要輕,逐漸加重,以使小兒慢慢適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