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坐在餐桌前就問:“燉雞是哪兒來的?”告訴他是雞肉做的,孩子又接著問:“誰制造的雞?”“誰把雞擺在貨架上?”“鍋是怎樣造出來的?”“為什么米是白的,而番茄是紅的呢?”“我閉著眼睛吃飯,飯會不會從別的地方溜走呢?”…一
孩子在三歲時,說話的方式就可以和成年人說話的方式一樣,只是詞匯沒有成年人那么豐富。三歲到五歲這幾年,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都不輕松。孩子在這幾年,言語往往落后于思想,他對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鮮,而他的思維速度和說話速度之間存在差距。當孩子知道“為什么”幾個字能得到一切答案時,他會對一切疑惑的事提出“為什么”。
父母通常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來對付這些“為什么”的轟炸??珊⒆拥?ldquo;為什么”是無數(shù)的,他會一連串的問你“為什么呢”。一個四歲的男孩在兩分半鐘的時間內,向他的父親提出以下問題:
“煙飛到哪兒去了?”
“月亮怎么像一盞燈呢?”
“誰在搖樹?”
“能找到一張?zhí)卮蟮膱蠹埌疡橊劙饋韱幔?rdquo;父母的回答永遠不能使孩子滿足。許多父母為此感到緊張和自卑,甚至恐懼,怕孩子提出一些令他們尷尬的問題。
當孩子問“為什么”時,父母最好的態(tài)度是:不要讓孩子把談話變成一種問答比賽節(jié)目,不要讓他擔任提問題的主角,父母則提供全部答案。父母最好把問題引導為談話,這中間互問互答,讓孩子也加入研究問題的行列。
一位母親對她四歲孩子的提問感到厭倦。孩子沒完沒了地問母親“什么是戰(zhàn)爭?”“什么是邊境?”“臭蟲是誰制造出來的?”“小魚為什么不吃奶?”……母親無法回答,孩子就生氣。母親只好說:“長大了你就會知道了。”孩子嚴肅地說:“你不回答我,我將來會是個笨蛋。”每個孩子都會以同樣的倔強提出類似的要求。在生活中孩子提的問題比成人提的問題要難得多,它太廣泛,角度怪得離奇。但是千萬不要回避孩子的提問,你應該用你已有的知識,把孩子的問題集中起來,盡量給孩子以滿意的回答。有時,問題的答案盡管不準確,孩子也會滿意的。比如,孩子問“火車是怎么回事?”母親不一定知道火車的原理,但她告訴孩子,火車一裝上輪子就跑了。孩子對這個答案會很滿意。
父母要警惕孩子連環(huán)似的問題帶來的后果,因為孩子會通過許多答案推論出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是荒謬的。有個孩子問媽媽:“汽車為什么會跑?”媽媽說:“它喝了汽油。”孩子問:“我沒喝汽油,我為什么也會跑?”媽媽說:“你吃了飯,飯和汽油一樣,是一種能量。”孩子說:“假如我喝了汽油也會跟汽車跑得一樣快嗎?”媽媽說:“是啊!”結果孩子一回到家就鬧著要喝汽油。
父母回答孩子的提問不僅要隨意自然,還要避免傷害孩子。有個孩子忽然問媽媽:“我是怎么來的?”(很多孩子都會問這個問題)媽媽正在剝豆子。媽媽拿起一個豆莢,一手掰開,蹦出四顆小豆子。媽媽說:“看,你就是這樣出來的。”孩子不吭聲,他很傷心,以后無論如何都不吃豆子了。
對孩子的提問不要不懂裝懂,給孩子造成爸爸媽媽什么都知道的印象。對于孩子提出的難題,父母可以說:“讓我好好想想。”或者說:“等一會兒,我去翻翻書,就能找到答案了。”孩子絕不會因此看不起你,他會為提了一個了不起的問題暗自興奮。如果他知道你是從書里找到答案的,你也把研究問題的好習慣灌輸給他了。
孩子向你提問,你也可以向孩子提問,培養(yǎng)他的想象力和研究能力。孩子的回答往往又是大人想象力難以達到的。媽媽問孩子:“小狗為什么喝水坑里的水?”孩子回答:“它沒錢買汽水。”孩子完全是憑著自己的經驗來回答問題。這時,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試圖“糾正”這些稚嫩的回答,父母對孩子的回答要抱著贊賞的態(tài)度。對孩子來說,自信比準確更為重要。
清楚明白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是一門藝術,必須小心慎重:
●不要用過分復雜的知識來加重孩子頭腦中的負擔。
●多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盡可能回答得簡明易懂。
●對于不可能直接回答的問題,采取特殊策略,既不離真實情況太遠,又能初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引導孩子多提問,會提問題的孩子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