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學習,升學的壓力,曲折的經歷、父母過高的期盼以及不恰當?shù)呐u等,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惱。孩子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做孩子的心理咨詢師,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什么?是對孩子心靈的溫暖和呵護。父母應該學會從心理咨詢師的角度,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引導孩子走出心理誤區(qū),為孩子的成長做好心理指導,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好伙伴。
四歲的貝貝每天都要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她會問爸爸:“媽媽這么胖,你為什么還要跟她結婚?”爸爸媽媽面面相覷,都不曉得這小丫頭的鬼腦子里在想什么。又如,出門之前,貝貝會提醒媽媽;“媽媽你為什么不搽口紅,不染頭發(fā)?你為什么總穿牛仔褲而不穿裙子?噢,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不想被人看到你的大胖腿。”媽媽羞得臉通紅,背地里對貝貝爸爸說:“是不足只有美女帥哥才配做貝貝的爸媽?我還沒老,女兒居然嫌我丑!”
孩子們漸漸長大,隨之而來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會變得越來越豐富,當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在孩子的心靈深處,便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秘密,如果孩子不愿意向家長透露自己的想法,奉勸家長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而應該耐心等待。如果父母流露出憤恨不滿的表情或者是“不問出來不罷休”的架勢,只會把事情弄糟,使得孩子關閉自己的心扉。
現(xiàn)在的孩子往往產生封閉或半封閉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孩子不與同學交流,不與教師交流,甚至不與家長交流,卻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而且無話不談,這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為了擺脫父母對自己的干擾才這樣做的。因此,當孩子發(fā)生上述情況時,父母應當首先檢查一下自身的管教方法是否得當,然后及時調整自己的做法。
現(xiàn)代的許多父母常常不知道該怎樣與孩子溝通,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日益加深。其實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與孩子溝通的態(tài)度,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并非難事。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師,又是孩子的朋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對孩子說“你該如何如何”,“你該怎樣怎樣-。例如:晚上九點多,小明還沒有要上床睡覺的意思,爸媽卻催促著孩子快快上床。小明口頭上答應了,轉身卻在咕噥著:“你們自己不睡,卻要我去睡.我義睡不著!”這時,父母往往采取高壓政策:“睡不著也要去睡!”孩子只好乖乖地上床。又如,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家長要么嚴厲地批評一通,要么就用板子教訓一頓,從來都是大人說了算,孩子沒有辯駁的機會。以至于孩子天真地說:“做大人真好,大人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是對的,希望我快快長大,早點長成大人。”其實孩子有這種想法很正常,而這份不公平也是真的。在孩子眼中,大人也是有缺點的,只是他們不敢說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人的問題、大人的矛盾,遠比孩子來得多。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呢?
1,關愛孩子,用心去交流
愛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前提,父母對孩子懷有愛心,孩子才會自覺,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誨,交流的渠道就會暢通,心理疏導工作就容易取得成效。
2,學會好好去傾聽
父母在傾聽之前,一定要先忘掉自己,如果不忘掉自己,就很困難。而且,在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之前,要先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這是傾聽的兩個方向。
3,以心換心,開啟孩子心靈的大門
上學的孩子正是個性形成和發(fā)展時期,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心理,作為父母,需要足夠的細心,耐心,用真誠和愛去解開孩子的心理癥結。
4,盡量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
可以適當?shù)匕才藕⒆幼鲆恍┘覄帐?,多給孩戶一些學習,磨煉的機會。不再替孩子做決定,學著解讀孩子的心思,并且將領會的意思說出來,理解孩子的痛苦和快樂,把父母心學真實的想法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了解和理解的,這份相知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孩子正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時,父母盡量不插嘴,不打斷,讓孩子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時間一長,孩子慢慢地讀懂了父母的心思,彼此真心了解,摩擦也會越來越少。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而復雜,他們同大人一樣有自己的生活軌跡,有自己的行為模式,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不諳世事,但他們的內心世界又往往比成年人豐富,脆弱,即使微小如傘的事,都可能引發(fā)他們心理上的波動。作為父母,在呵護孩子身體的同時,更應該了解孩子的內心。
呵護心靈是愛的開始,也是愛的延伸。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觸摸那顆稚嫩敏感的心,幫他們走出閑惑,排除煩惱,做好孩子的心理咨詢師,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陽光快樂,積極向上的人。
愛孩子,就應該從溫暖孩子的心靈開始,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關主孩子的心理變化,解決孩子的成長煩惱,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