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粗心原因的追溯,已經涉及到生理基礎、天性、個人因素(能力、態(tài)度、習慣等),現(xiàn)在再補充一部分重要的內容,就是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紤]到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相對單純,基本圍繞著學校和家庭展開,社會的影響當然也有,只是較小,所以我們將篇幅集中在前兩者,對后者約略提及。
一、家庭
小學生在與老師、同學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將自己的生活范圍從家擴展到學校和社會,但是作為未滿12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對父母的依賴以及對家庭歸屬感的要求依然是至高無上的。因此不難理解,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中國目前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造就了大量“四二一”式家庭,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加上爸爸媽媽全部圍繞著唯一的“小太陽”,服務是絕對周到和細致入微的,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長們常對孩子說,“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別的都不用操心。”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如果學習也能被代勞的話,家長們也會樂此不疲、心甘情愿的。這一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因為過分的照顧和包辦代替,他們沒有機會嘗試自主生活,沒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的獨立性和責任心,沒有機會與外界正常溝通,所以他們生活能力很差,責任心不強,做事粗心馬虎。
這種“倒金字塔”的家庭結構讓孩子有“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感覺,在溺愛、縱容和缺乏要求的環(huán)境下,孩子們恃寵而驕,越發(fā)不守規(guī)范,把什么都不當回事,漫不經心,這樣也就養(yǎng)成了渙散的作風,粗心馬虎無可避免。如果家長們之間再在管教孩子問題上達不成一致,恐怕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困擾。孩子們面對沖突的管理無所適從,卻又沒有能力兼顧,但又想努力“討好迎合”所有人,可能就會出現(xiàn)應對爸爸的要求寥寥,轉過頭應對媽媽的要求也寥寥,自己很疲憊,效果卻未見得好。
家庭結構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同樣家庭生活習慣也會直接塑造孩子的習慣。譬如說家里嘈雜混亂,家庭的布置擺設隨意凌亂,那么要孩子“出淤泥而不染”也有難度。因為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長,可能他默默認同了這樣就是正常良好的環(huán)境。這樣的孩子是帶著家庭印記的,生活沒有條理,要做到有條不紊還需要更加艱苦的訓練。
另外,現(xiàn)在電視的普及率很高,絕大多數家庭都有,因為白天都要上班、上學,一家人的休息也就湊到了吃飯的時候。很多家庭選擇在吃飯的時候收看電視,再聊聊天,飯桌上很有內容,眼、耳、嘴、心都沒閑著。據有關專家分析,這樣長期下去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會使他們出現(xiàn)學習上的“粗心”。
上面討論了家庭結構和家庭生活習慣對孩子粗心的影響,接下來我們看看父母的作用。
首先來看父母的個人特征。父母都是人,也會有自己的氣質個性,從本章第一節(jié)對氣質的描述中我們已經了解到,父母也會有膽汁質和多血質類型,這樣他們自身的行為也會帶著氣質的烙印,不拘小節(jié)、態(tài)度敷衍、行為敏捷卻不細致。我們不排除氣質類型的代際遺傳,而且這對孩子有言傳身教的功效,孩子看到父母這樣,會學習模仿;同時也影響了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可能就是松散隨性、粗而不精的。
其次來看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如果在幼年時期沒有對兒童進行過系統(tǒng)的訓練,或者不管孩子是否正在學習,都把電視機開著,或者打牌搓麻將,逼迫孩子一心二用,都有可能養(yǎng)成兒童粗心馬虎的毛病。父母對孩子態(tài)度的簡單敷衍顯然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譬如看到很容易的題目孩子都做錯了,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家長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的內疚、驚慌、恐懼,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tài)。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自己肩頭扛著撫育孩子的沉甸甸的擔子,養(yǎng)孩子比生孩子更難,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承擔、去學習。好在我國年輕一代的父母“培訓自己”的意識日益濃厚,他們正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大道上!
二、學校
從學校教育來看,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教育培養(yǎng)也是造成孩子們“粗心”的一個原因。兒童時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礎階段,對于兒童教育的目標,西方家長認為是“快樂”,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家長則認為是“成功”。受這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依然是典型的“應試教育”,中考、高考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考試,人們往往將升學率視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為了追求升學率,教師往往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偏重于應試學科的教學和學生應試能力的機械訓練,忽視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智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影響了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導致少數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產生一些異常行為問題:自閉、攻擊性心理強、膽小、表達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會使他們出現(xiàn)學習上的“粗心”。
烏申斯基說過,“使學生認真上課成為兒童很有興趣的事情,是初步教學的任務。”應試教育中,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有兩種極端的心理,一是期望太切,只講分數,不講素質;二是忽視,只重吃“魚”,輕視授“漁”。這些都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不了學習興趣,而且使考試成為非常事件,平添了學生對于考試的壓力。學生經常在考場上有焦慮情緒,但是我們的教育又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考場心理調適的指導,這就可能導致粗心。
應試教育使得老師和學生在意識里區(qū)分重點學科和非重點學科,對于重點學科自然反復強調,對于非重點學科就顯得怠慢許多。學生因此學會對學科區(qū)別對待,對于語文、數學、外語等高標準、嚴要求,而對于其他學科就敷衍應付,全然一副沒什么大不了的架勢。這種偏科帶來的粗心不僅涉及學習興趣問題,而且也會影響到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
教師個人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的模范榜樣,小學生對教師懷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戀之情,因此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主要因素。有的老師講課沒有條理和章法,邏輯混亂,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導致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思路不清晰;在講例題時,自己都沒有嚴格按照格式去做,沒有及時強調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在板書時,字跡不規(guī)范工整,以為課堂就是要“多、快、好、省”,亂涂亂畫,忽略了教師的示范作用;那么即便教師在口頭上如何三令五申不能粗心,都是無效的。學生會在潛移默化間認可老師的做法,“如果老師可以圖快求省事,為什么我們就不可以呢?”當然老師因為能力強加之熟練化,不會因為簡化而出錯,而孩子們就不行了。他們依葫蘆畫瓢地精簡步驟,就容易粗心犯錯了。
學校里除了教師,還有同學們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隨著孩子與同齡人之間互動的增多,他們開始了解到別人是怎樣的態(tài)度以及做法,再比照自己,然后判斷這樣做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同家長所說的那么不合理或后果嚴重。如果他喜歡或者佩服的人恰好學習上比較粗心,那他也就認可粗心沒關系,譬如班上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孩子也會有粗心的時候,那么他可能就會說“你們還說粗心了學習就會不好,不見得吧,某某同學不就那樣嘛。如果他粗心沒事,我粗心一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跋蛲榭待R”,甚至會拿比自己差的同學作比較,我們常常聽到孩子們狡辯說,“某某比我還粗心呢”。粗心就這樣在有意無意之間被認可并傳播開來。
以上我們從大教育、學校一直談到教師、同學對孩子粗心行為的影響,很強的感受就是環(huán)境的影響是層層疊疊的,大圈里面套小圈,學生處于最中心??墒菍W校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是那么容易,有待于社會各界的努力。
許多家長感慨地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的學習困難。記得我們小時候沒有人管我們的學習,也沒出現(xiàn)如此多的問題?!边@固然與現(xiàn)在的孩子課業(yè)負擔較重、學習競爭激烈和難度增加有關,也有當今社會的根源。
專家認為,小家庭和都市快節(jié)奏生活使孩子喪失了友伴團體,獨生子女們也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居住環(huán)境和活動空間的減少又使孩子們在身體發(fā)育期間得不到應有的運動,過去彈玻璃球的土地變成了草坪和水泥地,以往踢口袋和毽子的場所變成了自行車棚和停車場,他們只好整天看動畫片、玩汽車模型和變形金剛。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目前感覺和動作不協(xié)調的兒童愈來愈多,神經生理基礎不扎實造成孩子各種能力下降,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這些都會造成粗心,并將持續(xù)影響孩子今后的正常發(fā)展,這一現(xiàn)象也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也值得關心。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變形金剛等模型玩具固然有開啟孩子智力的優(yōu)勢,但它們均以多彩的外表吸引孩子,以活動的、跳躍的方式出現(xiàn),這些東西長期出現(xiàn)在孩子的眼前,他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不穩(wěn)定狀態(tài),時間一長,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他們要么學不會精力集中觀察某一個物體,要么學不會觀察到物體的細節(jié)。注意能力上存在這么大的問題,學習上不粗心才怪呢!
英國專家調查后得出結論:高層建筑中成長的孩子在交往和動作及視一動統(tǒng)合方面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落后,為此,政府下令把兩幢高層建筑炸掉,讓人們遷居到低矮的樓房中。這種為了下一代不惜代價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在發(fā)展與保護環(huán)境日益矛盾的21世紀,我們如何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給我們的下一代保留一個身心健康成長的生活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