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國心理學家湯普森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個大箱子中,中間用一個門隔開,對5只雌性小白鼠進行實驗。
第一步,將5只母鼠放在隔間內(nèi),按響峰鳴聲并通上強電流,同時打開隔門,讓母鼠跑到無電流的隔間內(nèi)躲避。如此多次訓練,直到母鼠產(chǎn)生條件反射,即使不通電,只要峰鳴聲一響,母鼠們便爭相躲避。
第二步,實驗交配,使5只母鼠妊娠。
第三步,將受孕母鼠放回曾受電擊的隔間中,將通向安全間的門關閉,以后每天給母鼠放峰鳴聲,但不擊電,使5只母鼠在妊娠期間始終處于緊張不安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小鼠出生為止。
湯普森對上述實驗母鼠所分娩的30只小鼠與未受過上述實驗母鼠所分娩的30只小鼠進行研究。
第一次,在生后30-40天,將上述兩組小鼠放在空地上,按移動距離計算他們在同一時間內(nèi)的活動量,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小鼠呆板、不活潑,活動量也小得多。
第二次,在生后130-140天,把小鼠放在一條巷道的一端,在另一端放上食物,鍬夾∈笸ü∠鍶∈車氖奔?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小鼠走走停停,左顧右盼,通過小巷取食的時間較對照組小鼠長得多。
這一實驗證明,母鼠懷孕后情緒不安,使后代膽小脆弱,情緒易于激動,行動呆板畏縮。國外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懷孕后焦慮不安的母親比不那么焦急的母親更易在分娩時出現(xiàn)問題,甚至分娩出異常嬰兒。